心得体会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感受,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所经历的事情的深刻感悟和领悟,值得记录和分享,以下是叁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地方史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地方史的心得体会篇1
近年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最基层,不断得到深化贯彻,作为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组织制度的地方党委制度,不断充实和完善这项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需要,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基础,更是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所在,亿万基层群众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党从中央到地方立规执纪之严谨。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正是为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地方委员会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促进党的执政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的条例。而这次修订体现出了党中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和一贯的革新精神,突出了地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健全了地方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制度基础,完善地方党委运行机制,为新形势下做好地方党委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党委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条例》中明确了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具体内容;党组的具体条件;党组及其成员的具体职责;党组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的原则和应经过的一般程序;党组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的具体内容及指导的方式、方法,明确党组领导成员的职级;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国家工作部门在地方的单位的党组的设置审批问题。
?条例》的修订出台,各级党组织都应该坚持和运用《条例》来指导和规范履职工作,向党中央靠拢,以该《条例》为基准,审视、衡量和监督地方党委的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条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载体,探索方法手段来贯彻条例内容,严格律己,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普通百姓也应该学习和了解《条例》,以对组织负责态度关注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发挥好作为群众监督行政和参政议政的作用,为《条例》各项规定要求能够落到实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方史的心得体会篇2
历史是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教科书。肃清双泛思想,必须要学深悟透用好新疆历史这个教科书,用历史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让历史发声,向双泛宣战,而《简明新疆地方史》适时出版发行,让我们手中多了一件与三股势力作战的得心应手的武器。通过学习,进一步筑牢本人识形态领域的高墙,树立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坚定了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的政治立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现就近两天初步学习《简明新疆地方史》情况并结合个人实际,谈谈思想认识,如有不到之处,请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
历史不明,前路不清。身在新疆,必须要了解新疆历史。这本书,以极其简明扼要的讲述,告诉我们新疆历史的真实模样。本书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从汉朝西域都护府的建立、魏晋时期中原对西域的深远影响、唐朝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管理、新疆近现代历史风云等内容结合新疆工作实际,详细阐述了新疆自先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用历史文物论证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现了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而蓬勃发展的历史图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的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整体和部分,深刻理解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发了祖国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一、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国家观。纵观历史,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从来都不是东突厥斯坦,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更不存在什么东突厥斯坦国,这一概念是欧洲人杜撰的。所谓的东突厥斯坦论调,就是境内外三股势力将地理名词政治化,企图分裂中国、谋求新疆独立的政治工具。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祖国版图的一部分,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被统称为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汉朝以后,虽然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正确认识新疆历史,正本溯源,认清三股势力的真实面目和严重危害,深刻认识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必然要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职责。
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民族观。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进出新疆,都是新疆的共同开拓者,新疆历来就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民族独有。在新疆民族关系的演变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隔阂冲突,但团结奋进始终是主流。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一个血脉相连的大家庭。千百年来,几十个民族在天山南北辽阔土地上生息繁衍、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就我们塔城而言,29个民族亲如一家,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天山脚下、塔额盆地,在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建设美好家园的斗争实践中坚守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事实证明,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歪曲历史、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要加强民族团结,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作为一名党员,我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誓与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暴恐分子斗争到底,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勇做维护民族团结的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保人,认真落实好各项维稳措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毫不动摇,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观。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历来是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文化传入新疆之前,包括维吾尔族文化在内的新疆各民族文化已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枝繁叶茂,与伊斯兰文化没有同源关系。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繁荣各民族文化的历史经验,要依法坚定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沟通和认同。
五、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宗教观。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形成和演变是漫长的历史过程,始终与复杂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民族关系交织在一起。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泛伊斯兰主义错误思潮催生了宗教极端思想,是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邪说,必须坚定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必须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坚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一党员,我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引导各族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地方史的心得体会篇3
编者按:文章立足中华视野和中华立场,从政治适应、文化融合、习俗接纳、观念认同四个层面,考察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的历史特点,认为新疆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进程中虽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由于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吸纳不足,导致中国化程度不深、基础不牢、进程缓慢。考察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轨迹,对今后更好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提供经验和借鉴。
从历史上看,逐步走向中国化,是我国外来宗教发展的主要历史特点,我国新疆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新疆后,除了短时期内通过武力等强制手段传播外,伊斯兰教为了生存发展,主动适应新疆地区的人文风土,不断与当地原有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进行调适、吸纳和融合,最终得以在新疆生根发展,不断走向中国化。
在考察新疆伊斯兰教不断走向中国化历史轨迹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政治、文化、习俗、观念四个维度去梳理其走向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一、政治上适应中国政教分离、政主教从的历史传统
中国传统政教关系是政教分离、政主教从,即宗教服从和服务于政权。这是中国宗教与政治上层建筑关系的最重要特点,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在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的历史长河中沿袭传承。回顾历史,伊斯兰教是一个政治色彩较为深厚的宗教,其建立的政权基本上都是政教合一性质的政权。而回顾新疆地区历史上建立的喀喇汗王朝、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等地方政权,不难发现这些政权都是政教分离而不是政教合一的政权,伊斯兰教充当服从统治阶级利益、服务政治上层建筑的角色。喀喇汗王朝时期穆斯林著作《福乐智慧》中明确表述:“典章法度都由自君主制订”、“国君天生就是社稷之主”。这充分表明,作为新疆地方政权的喀喇汗王朝,虽然把伊斯兰教作为官方宗教来对待,但制度和法律由作为世俗统治者的汗王来制定,而不是按照伊斯兰教法实施统治。叶尔羌汗国时期,汗国实行宗教导师制。这一制度虽然凸现了宗教对世俗政权和统治阶级的影响力,但宗教事务与世俗事务还是分开的,在汗国内仍是王权高于教权。佚名的《喀什噶尔史》记载:“阿不都·克力木汗非常主持公道,每星期亲自出庭两次,他的一侧坐着喀孜和穆夫提,另一侧坐着维齐(宰相)和阿奇木······与伊斯兰法(沙里阿特)有关的案件,由喀孜和穆夫提来处理,而属于习惯法(阿达特)的事情,则由以维齐为首的异密们去处理”。显然,叶尔羌汗国仍是一个政教分离的新疆地方政权。叶尔羌汗国灭亡后,准噶尔汗国在南疆建立了阿帕克和卓统治。作为宗教领袖,阿帕克自然施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统治。阿帕克和卓虽然统治了南疆,而实际上他只是“为准噶尔办理回务”的代理人,所谓的“阿帕克和卓政权”并不是一级地方政权。在其后出现的所谓“黑山派和卓政权”,同样如此。
在失去官方宗教地位后,新疆伊斯兰教依然能处理好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表现出了适应不同政治环境的较强适应性。西辽时期,统治者推行各宗教宽容的宗教政策,各宗教地位平等。在这一阶段,新疆伊斯兰教首次失去一教独尊官方地位。伊斯兰教政治地位的变化,必然引起伊斯兰教内部的变化。有的地方出现了信仰上的动摇,“随着其他宗教的冲击和世风日下,那些入教不久、信仰不甚牢固的一些穆斯林,开始发生动摇,或是改信了其他宗教。”12世纪西辽著名穆斯林诗人玉克乃克在《真理的入门》中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学者丢弃了善功,隐士舍弃了虔诚,哲人竟跳起欢快的萨玛手舞足蹈。禁止异教的人已经无影无踪,异端邪说却猖獗风行。”面对所处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伊斯兰教界随之调整策略,一方面主动与西辽统治者处理好关系,直接参与和协助西辽的统治与管理,不但为西辽统治者代收贡赋、监视民情,维持地方治安,有的宗教上层还跻身于西辽统治集团。宗教界还下令,各清真寺在礼拜时,以西辽统治者的名字念胡特巴(虎土白)。而星期五“虎土白”(胡特巴)念名,是伊斯兰世界独立君王称制的基本表现形式。以不信仰伊斯兰教统治者的名字念虎土白,这在世界伊斯兰教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下,深入推行政教分离政策。为了体现中央王权权威和国家的统一,清朝在新疆大力推行《大清律》,明确废止了按照伊斯兰教法来处理死刑罪的规定。在嘉庆、道光年间,又编撰实施《回疆则例》。除此之外,还采取了禁止阿訇干预政务、禁止“查经议(治)罪” 等有力措施,显示了清政府实行政教分离的坚定决心。在这一时期,新疆伊斯兰教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突出表现为对清政府法律的服从和适应,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化方向。
二、文化上融合当地社会文化传统
伊斯兰教的传入,是新疆历史上思想变革和意识形态冲击较大、影响深远的一次事件。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体系,它与新疆地区本土文化既有冲突对抗,也有吸收融合。《福乐智慧》中深含的“不仅有操突厥语诸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还有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原文化、印度佛教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等。”另外该书也谈到了如何对待星占士、圆梦者、喀木等问题,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多元性的状态。另一喀喇汗王朝穆斯林著作《突厥语大词典》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前伊斯兰时期的宗教术语及与此相关的民谣、格言,如喀木、念咒、占卜、和尚、护身符等。再如,虽然当时伊斯兰教已传入100多年,但书中依然延用了当地旧宗教中的最高神“腾格里”来称谓伊斯兰教的唯一神,以当地语“弄干净”来取代阿拉伯语的专有名词“割礼”。“毋庸置疑,直到11世纪中后期,喀喇汗朝的穆斯林仍保留着许多旧宗教的观念,伊斯兰教以前的一些宗教还处于活动之中。”也正如艾哈迈德·爱敏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中所说:“每一个民族之了解伊斯兰教,必定掺杂着本民族许多古代宗教的传统;每一个民族了解伊斯兰教的术语,必定模拟它,使它近似自己的宗教术语。”上述例子充分说明了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过程中对当地原有传统文化的选择性吸纳态度。
音乐歌舞是当时新疆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伊斯兰教正统派来讲,却是反对音乐歌舞的,特别是反对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辅以音乐歌舞。但苏非派传入新疆后,并没有禁止当地音乐,反而在修行活动中融入了音乐。这一主张极大推动了当地社会世俗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经典艺术代表作《十二木卡姆》。同样这一主张也为苏非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将十二木卡姆的有些曲调和诗歌用来作为苏菲修行活动的仪式音乐。
宗教建筑艺术也充分体现了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的特点。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清真寺一直采用当地平顶民居式建筑模式,至今尚未见到关于新疆伊斯兰教早期有阿拉伯穹顶式清真寺的记载。就是在今天,南疆广大乡村的清真寺仍保留着平顶民居式样的传统。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伊斯兰教对当地建筑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适应性。19世纪中后期,中亚浩罕汗国人阿古柏入侵新疆后,为了实现利用伊斯兰教控制压榨广大穆斯林的目的,才新建扩建了以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邦克楼、阿帕克和卓麻扎为代表的阿拉伯拱顶式伊斯兰教建筑。20世纪初,沙俄驻新疆领事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到喀什噶尔时,对当地清真寺还仍有这样的描述:“甚至清真寺建的也不华丽,同是草泥砌成,平顶和民房一样,只是面积大的多。”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喀什噶尔的清真寺主要还是平顶民居式样。由于地震及战争等因素,阿古柏修建的艾提尕尔清真寺邦克楼、阿帕克和卓麻扎建筑群受到很大损害,已引不起这位沙俄领事的注意了。1773年,经清朝乾隆帝御批专款的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建成,这是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历史上建立的第一座中国传统宫殿式样的清真寺。如今仍可看到当时清真寺的宣礼塔。在清朝后期,随着内地回族穆斯林的迁入融入,乌鲁木齐、哈密、伊宁、乌什、昌吉等地先后建立了一批中国传统宫殿式清真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新疆伊斯兰教在建筑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接纳。
三、习俗上接纳原有风俗习惯和旧有宗教成分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教义中是禁酒的。新疆各民族历史上都有饮酒习惯。伊斯兰教传入后,这一习惯没有杜绝而是保留了下来。新疆地区历史上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政权喀喇汗王朝就专门设有侍酒官一职。《福乐智慧》中还设有专章(第37章)论述侍酒官应具备的条件。《突厥语大词典》中也谈到酒和酒具,并收有一首描述饮酒的四行诗:“一壶细长似鹅颈,一杯美酒亮如睛,驱尽心头忧和愁,但愿长醉不愿醒。”叶尔羌汗国时期,王宫贵族饮酒较为盛行。据《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称,这一年(1522年),叶尔羌赛德汗因纵酒过度伤了身体。另据《编年史》载:“回历1045年的一月,在汗城叶尔羌,速檀穆罕穆德汗出了这样可怖的事件(指饮酒过度而死)。”这些都有力说明了伊斯兰教对当地社会生活饮酒习惯的适应。
对伊斯兰教正统派而言,麻扎朝拜也是禁止的。但受苏非派影响,麻扎朝拜却在新疆成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特征。麻扎朝拜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接受并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除了受苏非派影响外,“新疆的麻扎朝拜与本地区原有的祖先朝拜和原始宗教信仰有一定渊源关系”。在朝拜活动中,可清晰看到祆教、萨满教等以前所流行过的宗教的影响。如,在朝拜麻扎时,有人在土块上刻个窝,里面放上火籽,点燃后放在麻扎周围,这显然是祆教拜火习俗遗留。而社会影响大的麻扎,周围密密麻麻插满树枝,上面挂的装饰物琳琅满目,有小旗、牛尾、羊角,或用麦草等填充起来的整个羊皮,间或挂有各种形制的铜、铁、或木刻花饰,以及用各色布缝制的菱形、三角形小串,附近的灌木层绑满了碎布条。1874年英国学者依莱阿斯游览阿帕克和卓麻扎后,在他游记里记述:“圣墓的标志是四根高柱上,上面装饰着牦牛尾和带有阿拉伯经文的旗幡,还有从附近山中找来的大羚羊角。”林则徐曾亲见麻扎朝拜的情形,对此他还产生了疑惑,即“不从土偶折腰肢,长跪空中纳祃兹(礼拜)。何独叩头麻乍尔(麻扎),长竿高挂马牛氂。”历史上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就有集体跳萨玛舞的习俗,并延续至今。不少地方在麻扎朝拜结束后也有跳萨玛舞的传统。这种舞蹈与萨满教巫师的跳神动作十分相近。由此可见萨满教对麻扎朝拜的影响之深,新疆宗教研究专家马品彦先生形象地称之为“披着伊斯兰教外衣的萨满教崇拜”。再如,在上世纪80年代库车县的女巴合西在跳神时,其舞蹈动作中有合十、莲花手等舞姿,与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手势是大不相同的。合十、莲花手等舞姿均为佛教壁画中的舞姿,是佛教的遗留物。哈萨克族普遍接受伊斯兰教后,不但容许萨满教继续活动,而且还允许他们采用伊斯兰教的形式。如萨满教在举行天旱求雨仪式,或牲畜发生疫病举行拜火仪式时,除了按照古老的传统进行之外,都要在两棵树之间,用一根绳子把《古兰经》高高挂在下面。萨满在诵念祷文或祝词时,末尾都加上伊斯兰教唯一神的名字。
从传统节日看,诺鲁孜节是原波斯国教祆教七大节日中的第一个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节日定在每年公历3月21日,波斯语为“春雨日”“迎春节”,相当于中国传统的 “春节”。伊斯兰教传入后,这一节日不但没有被禁止,反而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维吾尔、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新疆六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重要节日。林则徐有诗记载,“海兰达尔发双垂,歌舞争趋努鲁斯(诺鲁孜)。”生动描述了当时人们庆祝诺鲁孜节,苏非唱歌跳舞祈求丰年的场面。
伊斯兰教对妇女穿着的限制与要求是一贯严格的。但在新疆这个多种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伊斯兰教关于妇女戴面纱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也表现了地域化特色,这是中华文化包容宽容品格在新疆的真实体现,这一现象也是在世界其他地区所少见的。19世纪中叶,沙俄军官乔汗·瓦里汗诺夫在《喀什噶尔》中记载,“在这里,伊斯兰教要遵循当地风俗习惯,宗教狂热有所收敛。妇女享有自由。这一现象是其他穆斯林国家不曾有的,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他亲眼目睹那里妇女地位的优越感,“黑色或白色的掩面的纱亦是城市妇女不可缺少的装束。不过妇女披上这种恰得纱完全是一种美容增色的打扮,她们的脸总裸露在外”。19世纪末沙俄探险家别夫佐夫在考察喀什噶尔时也发现,“在较为繁华的村镇的妇女并不戴面纱,而那些市场上做买卖的人从来就没有遮过脸”。他当时也是非常感叹,“在阿古柏时期在喀什噶尔严格遵守的穆斯林妇女要戴面纱的这一习俗,现在也开始常常被违反,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全部消失”。另外在库尔勒他也看到了那里的妇女,“除特别虔诚的老人外,一般都不再掩盖自己的脸面而且自由地参与男性社交活动”。
四、观念上形成国家意识和爱国观念
在中国化进程中,新疆广大穆斯林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逐渐形成,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升华。喀喇汗王朝的可汗一直认为是中国人,汗的名字前面则习惯冠以“桃花石”的称号,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中国地方政权的国王,他们的王朝是中国的地方王朝。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也提到“桃花石”,对“秦”作出解释,即“桃花石。‘马秦’国之名。这个国家距秦有四个月的路程。秦原来分作三部分:第一,上秦,地处东方,被称之为桃花石;第二,中秦,被称之为契丹;第三,下秦,被称之为巴尔罕,这就在喀什噶尔。但是,现在认为桃花石就是马秦,契丹就是‘秦’。”这一论述“朴实地反映了喀喇汗王朝的‘中国意识’,极为难能可贵。”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祖国边疆的新疆也遭到了外来的侵略压迫。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进而实行了13年的反动恐怖统治,致使各族人民陷入sshr之中。广大穆斯林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奋起反抗,积极配合清朝中央政府驱逐入侵势力,有力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这一壮举升化了包含广大穆斯林在内的新疆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抗日战争时期,全疆各族人民奋力支援全国抗日前线,在抗战初期捐款购买了10架命名“新疆号”的战斗机参加了武汉保卫战。1938年,在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关键时刻,新疆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马良骏多次发表抗战演说,宣传“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同仇敌忾地讲“我们只有一个敌人——日本,我们要一致抗战,我虽然是一个七十岁老朽,我愿率领全疆的回族同胞为救国而战!”1943年,新疆又开展了“一县一机”运动,天山南北包括广大穆斯林在内的各族儿女超额完成任务,一年中全疆共募集537万元,捐献飞机144架,超过原计划64架的一倍多。维吾尔诗人黎·穆塔里甫(1922-1945)也以一首《中国》激励着新疆各族人民为拯救祖国而英勇斗争,“中国!中国!你就是我的故乡!”总之,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斗争中,新疆包括广大穆斯林在内的各族人民表现出了“一致对外,团结抗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五、结语
通过对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四点重要启示。
第一,我国宗教中国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和内涵。从考察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轨迹来分析,历史上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即政治上服从当时政权的统治管理、文化上融合当地文化、习俗上接纳当地社会习俗传统、观念上认同中国大一统。
第二,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和特点。自16世纪以来,伊斯兰教虽然在新疆地区一直居于主要宗教地位,但它继承发扬了中国宗教“多元通和”的宗教文化传统,在走向中国化过程中,与其他宗教和谐共处,继续保持了多教并存的历史格局,继续保持了与其他宗教互相融合吸收、尊重包容的关系,使得自身一开始就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上,实现了与中华文化的深度融合。
第三,与所处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基本趋势,它是所处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宗教实现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利益的内在需求。对此,俄国著名东方学家巴托尔德也曾指出,一切宗教都必然要适应实际的生活状况。新疆伊斯兰教在发展历程中,也曾走过曲折道路,但它能主动自我调试,主动适应所在社会,不但没有被社会所淘汰,而且成为了恩格斯所讲的“适应时势的宗教”,实现了正常有序的传承发展。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则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宗教的发展由社会发展所决定;只有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才能找到宗教的发展规律”。
第四,逐步走向中国化是新疆伊斯兰教的历史传统。中国现有五大宗教中除道教外,都是外源型宗教。但无论内生还是外源,都为了自身生存发展而逐渐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不断中国化,成为中国的宗教。新疆伊斯兰教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新疆伊斯兰教才形成了区别于原产地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具有了中国禀赋、中国特质、中国品格。但也要清醒看到,由于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吸收不够,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程度不深、基础不牢、进程缓慢。尤其是当遭遇宗教极端、“沙化”“阿化”等去中国化逆流冲击时,原有中国化成果容易出现倒退。前些年在新疆已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来源:《科学与无神论》2024年第3期)
地方史的心得体会篇4
今年行家,我在xx地方税务局进行了为期15天的假期社会实践,从x月x日到x月x日。x月x日到达实习单位后,地税局相关人员安排我到监察室,并详细的为我介绍基本情、工作职责等内容。使我很快进入工作状态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加深了我对地税工作岗位的理解和认识。
一、基本情况
现有在职干部职工近xx名,其中机关xx名,稽查局x名,基层税务所xx名。该局内设机构x个,即办公室、政策法规科、税源管理科、税政管理科、征收管理科、收入核算科、人事教育科、监察室。一个直属机构稽查局,9个派出机构,即xx第一税务所、xx第二税务所、办税服务厅、xx税务所、xx税务所、xx税务所、xx税务所、xx税务所、xx税务所。
二、主要职责
主要负责全县地方税征收管理: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性教育费附加;政策性保险、残保费、工会经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等税、费、基金的征收管理工作,该局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普及计算机联网办公,推行电子网上申报纳税等多种纳税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企业,方便纳税人。
监察室的主要职责是以组织落实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制度,监督检查下一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干部、贯彻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廉政勤政情况;组织协调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工作;受理对本系统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及有关申诉;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及其他重要案件;开展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
三、监察室的具体做法:
(一)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二)坚持以监督为手段,行风建设取得显著实效
行业作风是一个单位全面工作的综合反映,也是地税部门社会形象的体现。按照以工作促行风、以行风树形象的思路,苦练内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队伍素质的提升、工作质量的提高,促进行风建设工作的开展。一是强化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地税干部会计达标为契机,采取专门培训、自行学习等形式,在全系统掀起了学习会计、税法等业务知识的高潮,有效地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执法水平。二是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认真承诺服务质量,简化办税程序,缩短办税时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扬和认可。三是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基层人员在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等方面对纳税人开展了回访问卷调查,得到了纳税人的理解支持,使行业作风大为好转。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充分利用税收杠杆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和治理整顿经济秩序,税收环境大为改善。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经常性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常抓常议。纳入地税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总体工作目标管理,与依法行政、优质服务、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税收业务相结合,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总结。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业务管到哪,党风廉政建设就抓到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四)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管理监督
市局要经常组织明察暗访,对顶风违纪违规人员进行曝光通报,县局也将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对损害地税形象,对纳税人有吃拿卡要报和冷横慢懒乱行为的税务人员,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从重追究、严肃处理。要加大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要积极处理好组织税收收入与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维护纳税人权益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坚决防止收过头税和越权减免税等问题发生;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规范服务列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党风廉政建设和规范服务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自已的点滴体会
(一)深入实际了解真情
在xx地方税务局这十多天的实践,既是对我的实践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我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检验。对社会、对工作、对竞争、对合作都有了全新的看法和认识。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知识水平是处理工作的基础,我真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道理,应该不断地努力学习,以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为将来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首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虚心向他人求教,积累判断是非的经验,遵纪守法,诚信做人,做好本职工作;再则需要社会正义感,拒绝轻浮、肤浅、敷衍和舞弊,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二)学好理论用于实践
从实践中到实践中去是真理不可否认,我已然感觉到了在社会上拼搏的艰难,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偏向于较稳定的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吧。从在单位实践的第一天起,团结和合作的概念在我眼前展开了详细的解释。在学校里,可以说优秀是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学校教职工的领导和关心,更离不开同学支持和帮助。但在工作中却不是这样,分工的明确细致决定了所有人都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发挥团队精神,积极协助他人,才能发挥最好的功效。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将使我终生受益,我会不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展示自已的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奋斗!
地方史的心得体会篇5
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瑕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流淌,广阔无边的新疆;风雨磨砺的新疆,神秘玄奇的新疆,热情好客的新疆,载歌载舞的新疆,不可分割的新疆谁也拉不开新疆同祖国的臂膀,谁也擦不去新疆同祖国的历史,历史在流长,新疆在成长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纵观新疆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新疆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新疆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新疆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新疆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我国任然将保卫新疆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新疆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新疆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早在隋唐时期,新疆人民就已经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形式其中以伊斯兰教最为广泛人民在宗教的教诲下进行着和睦的发展,没有暴-力和背叛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新疆后,党中央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根据其深远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特制定出了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其中以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以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为新疆少数民族团结一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扎实的基??
揭开神秘的面纱,大漠的孤烟连通着天地四周一片荒芜远方传来一阵舒缓的驼铃声,楼兰古城那神秘的钟声载着历史厚重的车轮向前,蹒跚而行古兰经的奥义孕育着信仰伊斯兰的圣徒们在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成长是宗教教会他们待人,是宗教哺育他们思维
时间在指尖跳荡,转眼间将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楼兰古城是谁,手持戈戟在为新疆而战,又是谁,淋漓的鲜血,为了民族的荣誉而战多少年的血雨腥风,多少次的刀剑相交,不灭的是新疆民族精神,不熄的是中国历代王朝与新疆民族地深切友情!新疆,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恒古不变谁也撼动不了,谁也改变不了
对《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学习,教会了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把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同推进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同西部大开发结合在一起同新疆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地方史的心得体会篇6
我的家乡像一颗硕大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她就是美丽的牧场——乌鲁木齐。俗话说的好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啊!到了乌鲁木齐,大家自然会想到国际大巴扎。那里是新疆民族文化的交聚处,十分繁华。一进大巴扎,那浓浓的烤肉味扑面而来;走进一看,那金黄的颜色准会让你馋得直流口水。向四周望去,全是民族工艺品小店。精美的英吉沙小刀闪烁着夺目的银光,上面的纹样各不相同,每一道线条都那么精致。艳丽的艾德莱丝绸也毫不逊色,虽然没有华丽的花纹,但颜色却十分亮丽,肯定会吸引住你的眼球。民族小花帽无非是游客的最爱,上面的花纹精巧的无与伦比,再加上那闪闪发光的金片,真是完美到了极致!还有这几千年历史的民族地毯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华丽的图案,那毛茸茸的手感,真可谓是巧夺天工。再往前走,一坐高大精美的观光塔就会矗立在你面前,上面的图案真可谓鬼斧神工。夜晚,霓虹灯一亮,照的壁画更加艳丽、秀美。每到夜晚,一场惊心动魄的高空走大绳是必不可少的。你看,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小伙子正走在百米高的大绳上,手中拿着刻满花纹的平衡杆,表演着民间达瓦孜。下面几位维吾尔族乡亲们有的打手鼓,有的弹热瓦普,奏起了一曲曲欢快豪放的乐曲。空中的小伙子踏着鼓点,一步步地走向终点。快瞧,他突然来个空翻,地面上的掌声响成一片……看完了扣人心弦的精彩表演,想必你也感觉到饿了。油亮亮、金灿灿、香喷喷的抓饭光看着就眼馋。这边的拉面同样好吃。面条又细又匀,炒菜风味独特,两者合而为一,别提有多诱人了!吃完了美食您可别忘了,一定要尝尝我们家乡的瓜果。由于早晚温差大,这里的瓜果特别甜。最有名的要数吐鲁番的葡萄了,它酸甜可口,口感爽滑,游客们一吃就忘不了。哈密瓜的名气也不小,它闻起来香,吃起来甜到心里。新疆是瓜果之乡,好吃的瓜果还有很多。像叶城的石榴,库车的小白杏,喀什的巴旦木、胡桃……,都蜚声遐迩。家乡的工艺品、家乡的达瓦孜、家乡的美食、家乡的瓜果无不令人啧啧称赞!啊!家乡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祖国和家乡是紧紧相连的。啊!我爱我那美丽的家乡,更爱这多彩的祖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