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要根据这一学期的课程来制定的,教案对课堂教学有总的导向作用,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①9十3 9十7 9十4 9十6
②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9十=12 9十=13
②9十=14 9十=15
③9十=16 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
板书:
练习五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一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认识平面图及平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平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并获得平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某某在左面,某某在右面,某某在前面,某某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某某,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平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x格、向右x格、向前x格、向后x格;
(2)先向左x格,再向前x格;先向前x格,再向右x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平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习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 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习,完成练习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近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习,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 出示学校平面图。(师介绍)
2. 某某在校门口,某某在教室前,某某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 学生练习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 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近?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一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3、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10个一是(),10个十是()。
2、6个十和3个一组成()。
3、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
1、师出示24根小棒,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指名回答)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出示计数器,问: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24,应该怎样拨珠子呢?(指名说,并指名拨珠子,师适时引导)
师: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有4个一,所以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3、24的写法。
师:那么24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引导说出:十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4、24的读法。
师:好了,这个数同学们会读吗?
老师板书:读作:二十四
学生齐读。
5、师:2在什么数位上?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4又在什么数位上?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二教学例5
1、学习例5第1行3道题。
⑴师:好了,现在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34页,你们看到中间的例5,例5有6幅图,每幅图画的都是计数器。
⑵师:现在你们先看到第1横排的3幅图,你们先自己试着写出这3幅图所表示的数,你们试着写一下,写好了后再把你写的数读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
指名板演,订正。
⑶指名读前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2、学习例5第2行3道题。
⑴好了,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书上,你们看到例5的第2横排的3幅图。
⑵你们先看第2横排的第1幅图,第1幅图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么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强调:这幅图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要用0去占位。所以就写作:40。
师:那么这个数怎么读呢?(指名读,老师板书)
⑶师:好了,剩下的两幅图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再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指名板演,订正。
⑷指名读第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⑸师强调:写数的时候,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珠子就要写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写0。
三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0捆小棒。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捆小棒,来我们数一数有多少捆。那么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十呢?(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100,该怎么表示呢?(指名拨)
2、师:好了,同学们你们会写100吗?(指名板演)
老师强调:十位和个位上的0不能丢了。
3、学生齐读100,师板书:读作:一百。
4、师:好了,现在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计数器,你们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老师板书)
5、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读这些数和写这些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边开始的呢?(学生自由讨论,指名汇报)对了,我们读数和写数都是从左边开始的,我们读数是先读的十位,再读的个位,是从高位读起的;我们写数也是先写的十位,再写的个位,也是从高位写起的。总之我们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2、读出下面各数。
284063809872
四、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17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32
+17
49
+14
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35
+26
61
+24
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62
-15
47
-17
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建立位置值的概念。
3、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拿出一捆零3根小棒双面胶贴在黑板上。
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在你们的计数器上拨出13。
学生拨后,抽学生回答是怎样拨的。教师在小棒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
学生在算珠图下面写数,并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这些是我们在20以内数的认识中学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这些知识来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读写。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在13根小棒的右边贴出2捆零3根小棒。
这是多少根小棒?根据前面的经验,如果要把这23根小棒拨在计数器上,你认为应该怎样拨?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在十位上拨2颗算珠,个位上拨3颗算珠。因为十位上的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3颗算珠表示3个一。老师在小棒图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如右图),并让学生说说左边的2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的3颗算珠又表示什么。让学生读写33,43,53,63,73,83,93并分别说一说十位的数表示什么,个位上的数又表示什么,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的算珠图(如右图所示)。教师:比较黑板上的这两幅图,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第二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对应的位置写数(如右图)。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3和4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大小是一样的吗?强调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位置值的重要性。
教师:像这样的数你还能找出哪些?引导学生找出像45和54,67和76这些数字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的数。教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同样的数字(0除外)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大小。如果学生不能说出0除外,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怎样写数读数的吗?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写数和读数,都应该从高位开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写数和读数都应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6页课堂活动。
先由教师做示范,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写;或教师写一个数,学生读,再由同桌的两个学生模仿进行。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