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五范文网 >自我鉴定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

一份内容详实的教案能够让我们更加自信和有条理地展示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仔细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信息评估和判断的能力,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二、拓展应用

1.试一试。

2.连一连

2×3215×416×526×8

5×1219×560×74×30

3×1624×252×415×6

17×54×163×4084×5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三、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篇2

活动目的:

活动的最终目标:出一本《成长的足迹》记录册。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其中以上学后的内容为主。书中包括:封面、序言、图片、习作、书画作品、摄影作品、荣誉等内容。成长报告册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成果的积累,反思,回忆的重要工具。它既重过程,又重发展;既重引导,又重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过程,促进自己不断的发展。

活动形式:

收集、实践、操作,整理

活动准备:

空白册一本,学生平日里的照片,证书,特色的作品。

活动过程:

1、明确要求:

向学生提出活动的最终目标:出一本《成长的足迹》记录册。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其中以上学后的内容为主。

2、资料搜集:

①我们这本《成长的足迹》里面的需要一些文字内容和图片资料。文字包括自己的习作、日记、片段等。图片资料包括同学们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你的生活照等。而这些作品可以是大家在小学中的你最满意的作品,再邀请你的同学、师长帮你指点。

②把收集的所有作品集体挑选优秀作品自己编入《成长的足迹》之中。

3、分类整理:

对这本书的栏目的设置。可以设童年足迹、五彩的世界、我们的荣誉,我的作品等栏目。(童年:童年中的学习生活的照片;五彩的世界:书画摄影作品;我们的荣誉:大家过去所得到的荣誉。)

4、交流修改:

初稿出来以后相互交流欣赏,再请师长、家长等一起征求意见,以便把记录册建得更趋完美。

活动建议:

1、召开家长会,为每位家长和孩子介绍讲解报告册的作用及制作的须知。

2,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必须得到家长的鼎力支持,争取家长的支持。

3、经常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不断完善,在过程中不断补充,记录自己的足迹。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1)周长和面积

(2)长比宽多几米?

(3)宽比长短几米?

(4)长是宽的几倍?

(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

(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

(二)、完

成试一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

2(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

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明确了比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多少?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说说这几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

3、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相互关系 区别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除法分数

2、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3、完成练习十三的第4题。

4、糖水的甜度(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

5、知识介绍:

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课件介绍“黄金比”)。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教法: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 “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 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相似 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 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 学生的判断能力.

2.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

●教学难点 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 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

Ⅱ.新课讲解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

三角对应相等,三边 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 似三角形。如△abc与△def相似,记作△abc∽△def

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如a与d,b与e,c与f相对应.ab∶de等于相似比.

2.想一想

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 角 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

所以 d、e、f. .

3.议一议,学生讨论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 形一 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 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结论:两 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两个 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4.例题

例1、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 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 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 cm,其他两边的 长都是3.5 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例2.已 知△abc∽△ade,ae=50 cm,ec=30 cm,bc =70 cm,bac=45,

acb=40,求(1)aed和ade的度数。(2)de的长.

5.想一想

在例2的条件下,图中有哪些线段成比例?

Ⅲ.课堂练习 p129

Ⅳ.课时小结

相似三角形的 判定方法定义法.

Ⅴ.课后作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7篇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6篇

加与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6篇

加与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质6篇

加与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加与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6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5篇

三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工作总结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097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