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五范文网 >自我鉴定

六年级比的教案5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经验,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活动,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年级比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比的教案5篇

六年级比的教案篇1

当a、b表示两个量时,a÷b又叫做a与b的比,记作a∶b,读作“a比b”。其中a、b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它们的商叫做比值。比值是一个相对数。

两个量的比,分为同类量的比与不同类量的比。

一、同类量的比

同类量的比的比值,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无名数),它是将比的基数(后项)抽象为1而计算出来的。

例1圆周率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圆周率就是两个同类量的比值。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且得到了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约率为,密率为。这一成就在世界上领先了1000年。

通过圆周率可以表明圆的内部结构与比例关系,从而深刻地提示了圆的本质特征。发现了圆周率,进而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例2按比分配

一座水库按2∶3放养鲢鱼和鲤鱼,一共可以放养鱼苗25000尾。其中鲢鱼和鲤鱼的鱼苗各应放养多少尾?

这是一个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2∶3这个比表明水库里所放养的鱼种结构与比例关系。

线段图:

解法1:2+3=5,

25000÷5=5000,

5000×2=10000,

5000×3=15000。

答:应放养鲢鱼10000尾,鲤鱼15000尾。

解法1:设水库放养的鲢鱼2x尾,鲤鱼3x尾。

2x+3x=25000,

5x=25000,

x=5000。

2x=10000,3x=15000。

答:(略)

解法2:2∶3=∶,且+=1,

25000×=10000,

25000×=15000。

答:(略)

例3比例尺

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北京与天津的距离大约是4.5厘米,北京与天津的实际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解:4.5×6000000=27000000(厘米)

=270(千米)

答:北京与天津的距离大约有270千米。

例4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xx年的36.7%和45.5%。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是用百分数表示特定的比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

二、不同类量的比

不同类量的比的比值,也是一种相对数,但它是个名数。它是将相对数中的分子与分母的计量单位同时并列,以表明事物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等。例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每人平均粮食产量用“公斤/人”表示;每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用“元/人”表示;速度用“千米/时”表示;单价用“元/千克”表示等。

相对数不论是名数还是不名数,都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可以利用那些总量指标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比的基础,从而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

例5速度

马拉松选手2时约跑40千米,骑车者3时行45千米。两者谁的速度快?

比较速度有两种图式,一是比单位时间所走的路程,二是比单位路程所花的时间,于是有下面两种解法。

解法1:

40︰2=20︰1=20(千米/时),

45︰3=15︰1=15(千米/时)。

答: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比骑车者快。

解法2:

2︰40=1︰20=(时/千米),

3︰45=1︰15=(千米/时)。

答:(略)

一般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即

=速度。

路程一定时,时间花得越少,速度就越快;时间花得越多,速度就越慢。

例6gdp能耗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标准煤消耗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叫做gdp能耗(吨/万元)。

我国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末每万元gdp能耗为2吨标准煤左右。那么每亿元gdp能耗大约为多少吨标准煤?

解:设每亿吨gdp能耗为x吨标准煤。

=2

x=20000(吨)=2(万吨)。

答:每亿元gdp能耗大约为2万吨标准煤。

例7空气的清新度

空气中含有带负电荷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子,叫负离子。负离子也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空气中负离子的个数与空气的体积(cm3)的比值,叫做负离子浓度(个/cm3)。即=负离子浓度。

负离子浓度是比较空气清新程度的根据:

负离子浓度

等级

描述

>20xx

一级

非常清新

1500-20xx

二级

清新

1000-1500

三级

较清新

500-1000

四级

一般

≤500

五级

不清新

负离子发现与应用是人类在十九世纪的事,第一个国际学术会上证明负离子对人体有功效的是德国物理学家菲利浦莱昂纳博士,他认为地球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负离子最多的地方是瀑布周围。

例8密度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命令金匠制造一顶纯金的皇冠。,皇冠制好后,他怀疑里面掺有银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

金、银这种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克/cm3或千克/m3)。

=密度。

密度是比较物质轻重的标准。金的密度是19.32克/cm3,银的密度是10.53克/cm3,金比银重得多。

为了鉴定皇冠里是否掺了银子,阿基米德要想办法检验皇冠的密度是否等于金的密度。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测量出皇冠的体积,但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皇冠体积呢?阿基米德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有一天,阿基米德跨进浴盆洗澡时,看见水溢出盆外,于是从中受到启发:可以通过排出去的水的体积确定皇冠的体积。他测定的结果表明皇冠的密度比金的密度小,因此断定皇冠被掺进了银子。

六年级比的教案篇2

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安排,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学生明确了“增产百分之几”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增产百分之几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百分数的应用

1、 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 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 班内交流

方法一: 7 - 5.6 = 1.4(吨)

1.4 ÷ 5.6

= 0.25

= 25%

方法二: 7 ÷ 5.6

= 1.25

= 125%

125% - 100% = 25%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 ,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61 - 2.25) ÷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六年级比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24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准备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1.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2.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25%=1/432人

围棋班比围棋班25%

航模班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方法一:7-5.6=1.4(吨)

1.45.6

=0.25

=25%

方法二:75.6

=1.25

=125%

125%-100%=25%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61-2.25)2.25

=0.362.25

=0.16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六年级比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正、反比例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此类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训练。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口答。)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3)绳子的长度不变,剪下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4)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5)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6)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学生回答后,可让他们说说正、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订正:(1)成反比例(2)成正比例(3)不成比例(4)成正比例(5)成反比例(6)不成比例]

2.对比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及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一节课要复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1)教师提问: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先判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的比例关系,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把其中的未知数量用x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基本练习,区分比较。

出示复习题。(全班同学动笔完成,指名板演。)

①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共用几天?

②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0.5千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修0.6千米。实际多少天修完?

[订正:

①解:设修完这条路共用x天。

答:修完这条路共用24天。

②解:设实际x天修完。

答:实际20天完成。]

订正时,可让学生说说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是解题步骤和解题关键相同;不同点是正比例应用题根据商一定列比例式,反比例应用题根据积一定列比例式,所列出的比例式的形式不同。]

(3)变式练习,加深理解。

出示复习题。

①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

②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0.5千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多修0.1千米。实际多少天可以修完?

指导学生审题,并与前面的基本题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学生可能有如下的`解法:

①解法一:

解:设修完这条路还要x天。

解法二:

解:设修完这条路一共用x天。

答:修完这条路一共用21天。

②解:设实际x天可以修完。

(0.5+0.1)x=0.5×24

0.6x=12

x=20

答:实际20天可以完成。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这两题在列式时和前面基本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强调列式时要注意对应关系。)

(4)多种解法,培养能力。

教师谈话:以上两题你们可以用其它方法解答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订正:

①(12-1.5)÷(1.5÷3)=21(天)

或:12÷(1.5÷3)-3=21(天)

②24×0.5÷(0.5+0.1)=20(天)]

订正时,可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比较算术解法和用比例知识解答各自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这些应用题用算术方法解,计算时比较方便,但是遇到稍复杂的题目,用比例知识列方程解答容易思考。今后解答这类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解答。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用比例知识解答。(全班动笔完成。)

①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7.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5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②100克蜂蜜里含有34.5克葡萄糖。照这样计算,2千克蜂蜜含有多少克葡萄糖?多少克蜂蜜里含有207克葡萄糖?

[订正:

①解:设行完全程用x小时。

50x=40×7.5

x=6

②解:设20xx克蜂蜜含有x克葡萄糖。

解:设x克蜂蜜里含有207克葡萄糖。

(2)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全班动笔完成。)

①学校买来塑料绳135米,先剪下9米做了5根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塑料绳还能做几根跳绳?

②生产小组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个零件。任务?

[订正:①(135-9)÷(9÷5)=70(根)

或:135÷(9÷5)-5=70(根)

订正时,可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如用其它的方法,只要列式合理,计算正确,就算对。

(3)用多种方法解。(全班动笔完成。)

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是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4)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解答)

一间长4.8米,宽3.6米的房间,用边长0.15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面,需要768块。在长6米,宽4.8米的房间里,如果用同样的瓷砖来铺,需要多少块?如果在第一个房间改铺边长0.2米的正方形瓷砖,要用多少块?

[提示:如果瓷砖的大小不变时,房间地面的面积与瓷砖的块数成正比例,所以只要求出两个房间地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第二个房间需要多少块瓷砖。解法是:

解:设需用x块瓷砖。

如果都是在第一个房间铺,瓷砖的大小变了,总面积一定,瓷砖的块数与每块瓷砖的面积成反比例。(注意这里是与瓷砖的面积成反比例,而不是与瓷砖的边长成反比例。)解法是:

解:设要用x块瓷砖。

0.152×768=0.22×x

x=432]

4.布置作业。(略)

六年级比的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三、教学难点:

求实际距离。

四、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0——40㎞。

3、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及插图。

(2)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

① 1号线的图上长度是10㎝。

②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①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汇报解答情况。

方程解: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10/x=1/500000

x=10500000(问:根据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5000000

5000000㎝=50㎞

算术解:

根据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比例尺,得出: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101/500000=10500000=5000000(㎝)5000000㎝=50㎞

4、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2)讨论:你想怎样画?

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① 确定比例尺;

② 求出图上的距离;

③ 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3)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4)汇报,交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六年级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5篇

我的理想六年级优秀作文5篇

优秀小学六年级演讲稿5篇

六年级数学个人总结参考5篇

六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总结5篇

六年级状物作文600字5篇

六年级演讲稿600字5篇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工作总结5篇

小学六年级的开学演讲稿5篇

小学六年级诚信演讲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954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