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记录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需要将心得写完善,心得是我们实践后的感受性文字,叁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瓦尔登湖》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瓦尔登湖》心得体会篇1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
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关于梭罗,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认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时,脑中又时时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身影:一个孤独的孩子,独自漫步湖边或徜徉林中,没有惊慌,也不显无助;看着那蓬勃华丽的生长着一切,内心充满着喜悦,似乎他也参与了创造,他也可以随之生长起来。那份自在自得让他俨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断不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远的孩子。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
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新奇叽叽喳喳叫嚣个不停的孩子。我常常惊诧于他的那份好奇与平静。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他们唯我独尊的行径。
他是人类的尊者。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
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读《瓦尔登湖》心得体会篇2
我没有看过梭罗其他的作品,只读了他最有名的《瓦尔登湖》,但足以让我从中窥到上述他所有的特质。他出生于美国建国50年后,成长于开始工业化的大时代,身边的世界一方面仍在靠大量移民建国、无法摆脱旧欧洲最底层封建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社会在飞速的发展中不断产生新的事物、新的生活方式及新的思想。这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多么的相似,只是美国变成了中国,工业化变成了信息化而已。我们应对飞速变化的世界的同时,怎样才能保持一颗追求纯净美好的内心,不被时代的喧嚣所裹挟,梭罗给了一种答案!
作为一名自然主义者,梭罗对于自然,特别是瓦尔登湖所在区域的`描写,占据了大量的篇幅。甚至单辟章节,详尽描绘了村庄、湖、冬天的湖、森林、庄稼地、禽兽,也记载了他在这如画而单纯的环境中,如何阅读、种地、垂钓、建造居所、社交。在记述中穿插大量他的思考,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给我感触较深的有如下几点:
他详细的记录了他的开销,精确到每一分钱。如他建造湖边的小屋,置办所有家居陈设,开荒种地。他记录这些,是想表达,想满足生存所需,靠自己动手,只需花费极少的金钱和消耗极少的自然资源。但是无论是过程,还是最终呈现的结果,都让人陶醉其中。
他记录这些,实际上是想倡导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为此他对照了爱尔兰移民,为了能交得起房租,维持每日有咖啡的生活,不得不花更长的时间去做更多的工作,因而需要吃更多的东西以维持体力。但最终呈现在梭罗眼中的,是破败的房屋,凌乱的房间,以及全家人空洞无辜的眼神!我们当下的奋斗,有多少成分与那些爱尔兰移民一样,陶醉于辛勤的付出,把些许的物质享受当做奖励,在这个不涉及精神世界的循环中消耗生命呢?
他对自然的爱,透过字面汩汩涌出,让你也好像身临其境,尽管相隔已近200年,我甚至不由得想:
瓦尔登湖现在是什么样子?还如梭罗描述的一样吗?
以往外国作家对自然的描绘,总感觉与本国作家的不同,但梭罗是第一个通过写作能让我身临其境的外国人,他笔下的自然,就好似中国的水墨山水,淡雅而悠远,留白处让你掩卷冥思!让你不自主的走到户外,看那些你已看过无数次的景物,竟在脑海中闪回梭罗的句子!到底什么打动了我,对于我来说是他将自己退到无比渺小的地方,去感恩自然的一切馈赠吧!
好的作家不是天才造就!就如同我不相信这世界有多少天才。全书中,梭罗对于各种典故、言论信手拈来,无比贴切。援引希腊及罗马神话倒正常,但是还有对于中国的孔子、孟子、曾子的引用,就让我尤为敬佩了!相比当代,那是一个信息的蛮荒时代,梭罗需要多么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积累下如此的渊博学识,而且领会其中的含义!他不是受到某种挫折,或是有出世的想法才隐居湖畔,你能看到贯穿他一生的精神追求,与古来先哲的精神沟通后,短暂的隐居可能只是一种实践!
梭罗被同时代的人视作偏执狂,直到他死后40年,才被重新定义,《瓦尔登湖》也被摆上了世界文学的殿堂;这多么像梵高,另一个我深深热爱的炙热滚烫的艺术家。他们都不被时代所接受,也许这给他们造成了一些困扰,但是他们都没有因此而羁绊,为了追逐自己的终极,甘愿受尽世人眼中的磨难,他们真的是为了创作出传世的作品吗?不是的,他们是为了成就自己伟大而高尚的灵魂,最终将精神的升华通过某种艺术方式传递出来,因与世人的追求是如此的不同,才让人们,那些如移民般只为活着而活着的我们,打开了一条窥视生命本真的窄缝,如果你愿意,可以整顿身形钻过去,那怕被那条缝隙划的伤痕累累,但相信那边的阳光,足矣照耀你的灵魂!
读《瓦尔登湖》心得体会篇3
梭罗的《瓦尔登湖》,有一种治愈的魔性,是一种来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的治愈能力。全书浸润在一股简单而又真实的气氛之中,恬淡宁静,让人的心灵甘于沉寂,于无声处体悟那种徜徉于山水竹木的诗远情怀。
在他的笔下,瓦尔登湖仿佛拥有了生命,那座小木屋,不仅满足了读者的幻想,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拷问心灵的场所,一个在物欲横流时代里的中流砥柱。梭罗生活在一个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时代里,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享受让许多人都迷失了方向,甘愿沉沦在城市里,以牺牲自由和践踏人与自然的平衡作为代价的。作者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弊端,并决定用自己的努力,去唤醒沉睡在人们心底的,尚未泯灭的良知,进而改变那种重物质,轻精神的浮夸世风,从而完成一个时代的救赎。
隐居避世可以说是一种逃避,一种对于现实宣泄不满的表达方式。不同于五柳先生的桃源卧梦,篱菊养心,这种身处时代洪流之中,而无可奈何的无力感,深深刺痛了我的神经。五柳先生的避世是一种隐晦的入世,他无时无刻不想重回朝堂之上,为了他的理想而坚持着,看似平淡的外表背后是一颗火热的炎炎赤子之心。而梭罗则不同,他的远离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深深的绝望。这种莫名的痛苦无从言说,别人不懂,也不愿意懂。他唯有向自然倾诉,像那一片蔚蓝的,毫不参杂半点尘世渣滓,空明如洗,澄澈似练的瓦尔登湖倾诉,诉说着他那绵绵不绝,如泣如诉的动人回目。
遇见瓦尔登湖,是梭罗的夙愿。别人称他自然的创始者,倒也是名副其实。在康科德的小木屋里,他完成了他的超验主义的实践,在这种依山傍水的环境里开始他的灵魂之旅。他相信自然是有灵性的,必然能够读懂他的心声。到处是工业化气息的城市里,自然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们为了活着四处奔波,这一切让他感到窒息,生发出对于生的恐惧。为此,他选择远离,选择了牺牲优越,地位,以此来成全精神的完全解放。他曾经说过:你走出了失望之域,又走进了绝望之乡。只有我们醒着,黎明才是黎明。多么贯彻人心的肺腑之言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旷达与自信,鼓舞着一代代人勇敢追逐心灵的光明。
读《瓦尔登湖》心得体会篇4
一百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长达两年半光阴,他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在那里捕鱼、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名著《瓦尔登湖》。
梭罗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距毅然选择扛着锄头到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处开荒种地,依层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我认为梭罗选择心灵既自由同闲适,选择着简朴、淡薄既生活。让人尊敬。试问,谁愿意丢下名和利只身一人退隐到森林之中。在当时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作者冒了的大忌,特立独行,挑战传统的思想,实在令人敬仰。而梭罗心中的这种魄力,这种不带世俗观念的思想,让我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思想就如同一丝清风,不着痕迹地让我精神一振——一种快乐的简朴的生活!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它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
在寒假,我有幸读到了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描写颇为有趣:“泛舟湖上,四处眺望倒影,我发现了一种无可比拟、不能描述的淡蓝色,像浸水的或变色的丝绸,还像青锋宝剑,比之天空还更接近天蓝色,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来的深绿色轮番地闪现,那深绿色与之相比便似乎很混浊了。这是一个玻璃似的带绿色的蓝色,照我所能记忆的,它仿佛是冬天里,日落以前,西方乌云中露出的一角晴天。可是你举起一玻璃杯水,放在空中看,它却毫无颜色,如同装了同样数量的一杯空气一样。”这也是十分令我向往的地方。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努力去做一个自由的人既幸福又卓绝,因为选择和放弃从来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歌德巴赫猜想。当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他的名作《林中路》中深入探讨了这个命题,其实他没有给出我们答案;然而大卫。梭罗却在他描述瓦尔登湖的美丽文字中,宁静又雄辩地给出了自己的一种回答。
读《瓦尔登湖》心得体会篇5
今晚有幸在单位值班,完成本职工作后,翻阅完了剩下几页在朋友那里借阅的一本书,《瓦尔登湖》美国作家梭罗所著。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这是一本静静的书,是一本能让你心灵浮躁变得静寂下来的书,是一本恬静、智慧的书,梭罗在一八四五年春天,放弃了繁华的城市生活,在一个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的丛林中建造木屋,自耕自食,一人过着寂寞的生活在湖边,他完全凭着自己的双手劳作,来自谋生路。梭罗在那里一个人生活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精神田园。
梭罗在这本书中写出了他对瓦尔登湖的理解与对人生的思考。也写了对现代人们的生活物质及人与自环境的和谐作发展出了反思,梭罗写了湖边的森林的浓郁、苍翠;写了湖上的鸟叫声的甜美、高亢;写了潜水鸟的.活泼与调皮,写了松鼠以及各种动物种种可爱的动作……
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梭罗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又如此心满意足。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纵然很贫穷,也要喜爱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还拥有喜悦、开心、荣幸时光。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生活,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大的精神支持。感谢借阅给我这本书的朋友,同时更感谢伟大的著者梭罗能写出了这样的一本好书。
读《瓦尔登湖》心得体会篇6
眼前呈现的是一片蓝色的湖面,微微的碧波,荡漾在群峰脚下,黛蓝的远山,静穆在蔚蓝的天空下,一切都展示着无限的静美与悠远。
晨光中,薄雾尚未散尽,湖面上仍飘着几许寒烟,诱人的蓝,让这片湖光山色平添了一脉柔情,遥望那隐约的山色,缥缈如在幻境,凝视那纯净的涟漪,神秘得像童话里的湖泊。好醉人啊!应对着这片静逸的风景,我感到了一丝犹疑。难道时光又回到到了上个世纪?我是否已进入到一个梦中世界?
这宁静的湖面于我来讲是陌生的,但在我心中,却又感到了似曾相识。是不是因为我读过的诗画,让我产生了一种身历其境的错觉?是不是因为我喜欢的旋律,让我梦想中的意境变成了现实?也许都是吧,也许都不是。不去想太多了,毕竟我已来到了这向往已久的秀丽湖畔。
雨后的静湖,清新、妩媚,极目所见,山蓝,水蓝,天蓝,一切都是我所喜爱的蓝色,我想,我是选对了放飞遐想的地方。
去找一条小船吧,尽情地到蓝色湖波中去荡漾,很遗憾,湖中没有船。也许不必有船,我沿着湖畔草径,轻轻来到了湖边,缓缓踏进湖波中,水不深,我感到有一片莹静的蓝色在荡漾,是潋滟的湖水在荡漾,是湖畔的丛林在荡漾,是群峰的倒影在荡漾,甚至,那云天也像是静谧的湖面,悠悠地飘动着天鹅绒似的淡蓝。自然,随之荡漾的,还有我心中的遐思。
恍惚间,觉得自我是‘一条柔波里的水草,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感觉中,仿佛我正在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没有放歌,我更愿意沉浸在这幽寂的蓝色世界里,我愿静守着这一片美丽的山水,静怡着这一刻完美的时光。
我想起了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当年他独居在瓦尔登湖畔的时候,或许,在更多时光中,他也是这样的吧?静静站在碧波荡漾的瓦尔登湖畔,让自我的思想随蓝天白云自由地飞扬。
梭罗是一位个性鲜明的梦想主义者,他对孤寂的追求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我读过他写的一段文字;“我追求孤寂。在我的一生中不会有比孤寂更让我倾情的朋友了,”我想,仅有读懂了梭罗文字中的含义,我们才能够理解,他选择在瓦尔登湖畔孤独生活的决定,仅有理解了梭罗的选择,我们才能够感受,他在瓦尔登湖畔所收获的内心愉悦和精神升华。
我相信,梭罗并不寂寞,读他的《瓦尔登湖》,哪里有寂寞的痛苦?哪里有孤独的伤感?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湖畔草坡上的绿茵与野花在为他荡漾初春的芬芳,是湖光水色里的游鱼和涟漪在为他荡漾盛夏的烂熳,是长空中的晓风和野雁在为他荡漾高爽的秋色,是环湖岸边的白杨与青松在为他荡漾隆冬的夜籁。
我羡慕,孤寂耕读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是幸运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独守内心的一份纯静,当一些人把自我无奈地囚禁在扭曲本性,追逐名利的彷徨之中时,梭罗却能够在淡泊的耕读生活中,拥有无限绚丽的湖泊、树林、阳光、星辉。他能够自由划着独木舟,轻轻荡漾在瓦尔登湖上沉思;他能够欣然伫立在原野上,静听飞雁赞美朝阳的歌唱;夕照下,他尽情欣赏晚霞的绚烂,月色中,他纵情遨游神秘的太空。
我敬佩,梭罗是睿智的,因为他拥有幽静深远的瓦尔登湖,那静谧的湖面恰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启发着梭罗不断升华他的人生哲学、政治信仰、和道德价值观。是否能够这样说?正因为甘于寂寞的梭罗,在寂静的瓦尔登湖畔找到了共鸣点,所以他的哲思与情怀才得到了全面的启发和提升;正因为瓦尔登湖畔静渊深邃的氛围,才能够时刻清醒着梭罗的灵想、启迪着梭罗的睿智,从而铸就了他卓然超群并屹立在美国思想与文学史上的辉煌。
我期望,我的假设是真,那么,我眼前这片微波荡漾的蓝色静湖,就该是我心中的瓦尔登湖吧。是的,就像梭罗那样,我也需要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在静穆中深刻反思自我走过的人生历程。我应当扪心自问;在浮躁的现实生活里,我失去人生方向了吗?在世俗杂念的影响下,我失去纯真童心了吗?在激烈的商界竞争中,我是否变得了唯利是图?在无数次直面背信弃义的事例后,我是否也蜕变成冷酷自私的代表?就让我坦诚地应对着这片蓝色的静湖,彻底涤荡一下自我的灵魂吧。
我想,既然十九世纪的梭罗能够在肃静的瓦尔登湖畔,实现他思想与情操的升华。那么,在我的瓦尔登湖畔,我是否也能够开始我人生历程中又一个崭新的时期?相信这片静美的蓝色之湖,已给了我明确的答案。是的,其实当我静思在蓝色湖畔的时候,我生命中又一个新的起点就已经悄然开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