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使我们的感悟及时记录,大家应该都会写读后感吧,它是提升自我的文书,以下是叁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亲爱的读后感8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亲爱的读后感800字篇1
妈妈从学校取回《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后,一口气读完它。我也忍不住好奇,晚上也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结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故事的主人公雷伊是一个六年级学生,他在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书,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与他联系。转眼间,六年级到了,雷伊因为父母离异转学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和汉修先生联系的更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寂寞与无助。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来往,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的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做卡车出游的文章得了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作家的信心
这本书中,雷伊的妈妈也让我很感动。单身母亲照顾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可是她却把家里布置得很好。她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让他乐观坚强地面对人生,她说:“我每次望着海浪,都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妈妈对人生坚强的态度对雷伊产生了影响。
我最讨厌的人物是雷伊的爸爸,他说过要寄钱给雷伊,却没有寄,他说过要打电话来,却没有打,自己开着卡车到处闲逛,还要带着别的男孩去吃比萨,他哪里知道雷伊多么担心他会和别人结婚,会带着别的男孩出去玩啊!
我觉得雷伊很聪明,其实他除了可以当作家,还可以当发明家,因为他发明了一个午餐警报器,它唯一的缺点就是自己打开午餐的时候警报器也会响,而且如果是别人的响了,他也可能当成自己的响了。
读完这本书,我回味无穷,我想到一句俗语:世界上无论是什么事都要经过磕磕绊绊,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我非常想知道雷伊的第二本日记本是什么样子,可是妈妈说贝芙莉·克莱瑞没有写过《亲爱的汉修先生》的续集,大概也不会再写了。
亲爱的读后感800字篇2
它不像童话寓言那样行文生动活泼,不如科幻妙想天马行空,不比世界名著那样家喻户晓,它只是文学星空中的一颗小星星,没有月亮的璀璨夺目,被漆黑的夜幕藏在星空的一隅,等待着探究者的发现。
这就是我眼里的《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朴实的文字;没有形形色色的大人物,只有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没有长篇大论,只有简短的书信。书里讲述了一个叫做雷伊的小男孩和他家人、老师、同学、小狗“土匪”及喜爱的作家之间的故事。
因为家里的电视机坏了,雷伊不得不向寄信来的作家汉修先生回信,而且分批回答了汉修先生提出的十个问题。一个鲜活的人物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很普通的男生、个子中等、父母离异、住在一栋小房子里、在学校里没有很多朋友,但他也有烦恼——对父母离婚的不解、自己的午餐总是被偷,得不到别人的注意,没有特长。也许,这正是这本书吸引人之处,从生活中的小人物写起,使读者感同身受,引发共鸣。
雷伊和千千万万名学生类似,他不喜欢成堆的作业,不喜欢在学校里循规蹈矩,甚至有时对写作也表示出厌恶。汉修先生一直与雷伊通信,在雷伊写日记遇到困难的时候,让他以“假汉修先生”之名回信,所以日记和书信的线索是“贯穿”的,这让读者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纵观全文,内容丰富充实,却不显得杂乱无章,有一种有条不紊的从容,向读者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内心和情感世界。汉修先生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他所著的《狗儿快乐秘诀》和《乞丐熊》,都深受雷伊的欢迎,全书正因为是给汉修先生关于看完书的感受的信而展开的。更重要的是,汉修先生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squo;,悉心聆听雷伊心中对各种事物的看法,教导雷伊怎样写作,怎样对待种.种。
妈妈对雷伊的成长也十分关注,作为单身母亲,她努力工作,照顾雷伊,教导他正确的人生观、坚强乐观地对待挫折,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时刻给雷伊以鼓励。雷伊因为早晨不喜欢妈妈出门之后的过分寂静,只得早早出门,为了避免过早到校,雷伊必须很慢地走路,而且躲在大树后面。善解人意的校工法兰德林先生借让雷伊早来升旗之名,让雷伊避免倒着走路,让雷伊感受到了他人的关注。
理解和支持雷伊写作的女作家,爱雷伊的爸爸,帮助雷伊看书的管理员。作者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描绘塑造身边那些平凡而又闪烁着光芒的人。
所以说,雷伊之所以渐渐成为一个宽容、成熟、自信、对未来报以希望的人,正因为这些人的正确教诲。雷伊不再因为自己的午餐被偷而挖空心思制作报警器,他已经宽容那个不知名的小偷,也不再因为父母的离异苦恼,可以正视父母的选择,甚至作品没有被选上的时候,也为自己鼓劲打气。
文章语言具有幽默感,雷伊与汉修先生的书信更可以体现,书中也不乏有深刻的语论,妈妈对雷伊说的话也饱含深理,令人深思。
不是因为繁丽的外表,才彰显出众,普通的东西也一样可以出彩。
亲爱的读后感800字篇3
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它告诉了我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
这本书主要是讲:有一个小男孩,名字叫鲍雷伊,他是汉修先生的书迷,他经常和汉修先生写信,他还看过汉修先生的两本书:《狗儿快乐秘诀》和《麋鹿吐司面包》。还有一本只是知道,但没看过,那本书是《谁知道》,这三本里鲍雷伊最喜欢看《狗儿快乐秘诀》。
说到《狗儿快乐秘诀》,就要从鲍雷伊的狗儿“土匪”说起了:因为“土匪”是一条很乖很乖的狗儿,全身黑色,别人一唱歌,它马上狂吠起来,而且书上还有七种方法可以马上让狗儿快乐起来,所以鲍雷伊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和他的狗儿“土匪”。
鲍雷伊的作文《卡车上的一天》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见了一个名字叫贝乔的女作家。
最后,鲍雷伊的好伙伴“土匪”走丢了,鲍雷伊伤心地哭了,但是鲍雷伊的爸爸用无线对讲机又把“土匪”找了回来。
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鲍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和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鲍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能做出饭盒警报器。
你也很大胆,因为你能和作家沟通写信,我就缺乏这样的精神!我要向你学习,天天写日记,让我的作文水平快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鲍雷伊,你刻苦学习,努力请教汉修先生怎样写作文,又接受了汉修先生的建议,每天坚持写日记。手还特别灵巧速提高!我要向你学习,天天坚持写日记,提高我的作文水平。
亲爱的读后感800字篇4
“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squo;别人squo;。”
那自由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书中提到的“性、药、摇滚乐”?绝对不是。如果整天沉浸在那样的“自由”中,只会使人不断地堕落。所以安德烈也说,“性、药、摇滚乐”只是一种隐喻,暗指生命中的种种乐趣。我想安德烈所想要的自由,应该就是每天都能感受到这种乐趣,并且无忧无虑地去享受。
是啊,谁不想拥有自由,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在即将成年的时候,在似懂非懂之际。但是又有多少人在得到自由后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我觉得应该不多吧。毕竟自控能力可是一项极其高深的技能。所以也才会有那么多人觉得自己拥有的自由是父母的施舍。可是反过来想想,当我们成为家长后,我们会不管自己的孩子,给他们100%的自由吗?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说“no”的吧。
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自己所拥有的自由还是很满意的。因为我觉得随着我的成长,我拥有的自由也在不断增多。比如我上小学的时候,爸妈总是要限制我看电视的时间,因此在那时我是不敢随便碰电视遥控器的。当我上了初中后,爸妈对我在看电视方面就很少管了,因为我已经能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了。又比如前不久爸妈才给我买了第一个手机,他们也是认为我有能力控制自己,才放心地这样做的。在我有了手机后,他们也从来不过问我用手机的情况,我对此也很满意。所以我觉得自由虽然——像安德烈说的那样——是天生的权利,但是需要父母好好控制。我认为父母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渐渐放宽管理。而不是什么都把孩子管得很死,成年后放任不管。
在我看来,安德烈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从书中我总能读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我总是在想,要是我也能有他这般的生活,我一定会非常满足的。可是我却又从书中读到了许多安德烈对母亲___的不满,不满母亲的多管闲事,不满母亲的“无知”。我觉得安德烈似乎对自由的要求过高了一些,或许也没有,只不过又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自由其实有很多种,但我觉得最复杂的自由,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自由。这自由是父母想给却又不想给的,也是孩子最想得到的。父母在给予孩子自由时,总是附带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情感。虽然我身边大部分朋友的家长都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渐渐放宽管理的,但也有少数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很多自由,等孩子长大后反而管得很死,真是令人费解。所以我也很推荐那些内心矛盾很大的父母或孩子来看看这本书,一定会获益匪浅的。
亲爱的读后感800字篇5
“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最近我读了龙应台和他的大儿子安德烈合着的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封面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位知性、贴心的母亲和一个睿智幽默、天真烂漫的十八岁男孩,它也同时唤起我对生活的思考。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色彩,自由和乐趣。每天早晨起床,他先要放几首音乐;在放学后,他可以和几个哥们去咖啡馆喝咖啡或者去酒吧喝啤酒;在周末,他能教小朋友踢足球;在闲暇的日子里,他还会和好友开派对或去旅行……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
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是十万八千里。更重要的是,安德烈有一位能宽容他、理解他的好母亲。龙应台深知自己和儿子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但她没有越过这堵墙,而是透过墙上的窗户来仔细观察自己的儿子,并重新认识他。可是我们的父母呢?一心只追求成绩,却忽视了我们内心的感受。当我们成功时,父母总是觉得理所当然、不足为奇,殊不知成功是由泪和汗换来的;当我们失败时,父母满是责备,却不知我们心里的委屈和痛苦。
之后,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造成东西方生活观念差异那么大?后来,我才知道,是生活的态度不同造成的。在第20封信中,安德烈写道,香港人永远在赶时间,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因此他们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学习,为工作,四处奔波,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无法静下心来去思考生活。而在西方,人们总是热爱自然,热爱乡村,热爱闲适自在的生活。
他们为了生活而生活。他们可以一下午都呆在酒吧或咖啡厅里和朋友聊天,消磨时光,从而体会生活的乐趣。相比之下,我们活得更辛苦,我们体会不到生活的滋味,渐渐地,我们就会失去原有的真而变得麻木。
因此,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放下身上的包袱,还自己一份纯真,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亲爱的读后感800字篇6
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我看到了一位母亲与一位儿子的努力。当十八岁的安德烈已经成长成了一个对于她的母亲来说完全陌生的大男孩,龙应台先生与他的母子关系并没有像绝大多数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样,虽然有爱,却不相识。没有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而是各自迈出一步,通过写一个专栏,他们彼此认识了对方。即使以后还会漂萍离散,但人生没有恒长的厮守。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不仅他们彼此认识,也让我们许多读者受益匪浅。
像安德烈那样,我也父母也有些陌生,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我不仅要珍惜,也要学会自己创造机会和父母沟通。我爱我的父母,但我不能把爱当成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成熟,不能总试图着摆脱父母,要尝试者前进,前进,互相走到对方心里去。我不会让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我要让爱自然的流淌在涓涓岁月里。
在这本事中的第28封信《给河马刷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像安德烈那样假装嘲讽和狂妄,闪避了关于‘’你将来想做什么’’的追问那样,我也会回避这样的问题,因为我没有答案。我喜欢的事情没法去做,想要去做的又很困难,因为在这个时代,人才比比皆是。像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欢乐颂》那样,在大城市中,有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稍不留神就会失去工作,失业率高得可怕。现实的压力如黑夜的猛兽,不断吞噬着我们。
许多人的压力,来源于不甘心,他们不甘平庸,也来源于家庭,他们肩负着希望。我也是这样,学不好,对不起自己的努力,对不起父母的期望,看着身旁每个人都拼命往前冲,看着格格不入的自己,心情低落,感到茫然。读了《给河马刷牙》,我明白了,父母要求我们用功读书,不是因为要我们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他们希望我们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破谋生。
他们,只是希望我们过的幸福。
正如清晨散步的人,那是他的生活态度,气定神闲,温和内敛,沉静谦逊的人格特质,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百米冲刺,狼狈不堪。当然,现在的我们,要努力学习,以便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我们要做好自己,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乐观的面对生活,勇敢面对困难,让生活充满阳光,你的身后有亲人支持着你,送你扬帆起航。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