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五范文网 >学习心得

血的故事教案反思6篇

个案化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量身定制学习内容,编写教案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血的故事教案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血的故事教案反思6篇

血的故事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

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地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 故事磁带、绘画工具等。

2. 图片

指导要点

1.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感知故事的滑稽有趣。

2. 活动难点:能用用语言大胆的描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3. 指导要点:调动幼儿原来的生活经验,比较对照故事,发现《颠倒故事》的有趣、滑稽和可笑

活动过程

1. 弯腰看世界,引入故事。 说说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看到的东西都相反了、颠倒了。)

2. 观察图片,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个别幼儿代表讲述。)

过渡语:这是什么地方啊,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真让人纳闷。

3. 倾听故事。

提问:(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颠倒了:小老鼠再追一只大猫;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小孩子摇着摇篮在哄老爷爷睡觉。)

(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4.讨论。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发幼儿讲出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儿吗?

5.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小结:颠倒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颠倒的事情?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6.绘画:颠倒世界。

(1)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你讲我猜。幼儿可互相猜测别人绘画的意思,再听听小作者自己的介绍。

活动反思

1. 你见过幼儿弯下身子从胯下向后看吗?此时此刻幼儿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颠倒过来看的心态——追求新奇。利用幼儿的这种天性,我们创设了“颠倒”的学习意境。这一情景不仅有趣,而且能使幼儿以颠倒的方式来重组自己的知觉经验,自然而然的“比较”着颠倒前后的知觉影响。“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引发幼儿“比较对照”的兴趣是这个活动的目的所在。这种“比较“不是教师牵引下的刻意训练,而是充满趣味的,在学习情情境中自然地、积极地进行着得。因此,对幼儿表现出的对滑稽有趣的追求应该鼓励,而不应制止。

2. 绘画活动中,不应过多注重绘画技能,而应侧重于幼儿的大胆想象。绘画活动放在第二课时。

3. 活动后,可组织幼儿进行“颠倒世界“活动,让幼儿弯下腰看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或操场上的场景等。注意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幼儿太过劳累。

血的故事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听故事,并能够简单复述故事。

2、懂得团结的力量大。

3、能够准确认识“毛毛虫”和“蚂蚁”。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能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且能够准确认识“毛毛虫”和“蚂蚁”

活动准备

1、音乐律动《蚂蚁搬豆》。

2、毛毛虫和蚂蚁的图卡与字卡。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毛毛虫与蚂蚁》,请幼儿认真倾听。并在讲故事过程中出示教具。

2、故事结束,请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简单回忆一下故事。

3、请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4、游戏《小毛毛虫和小蚂蚁》,请幼儿分角色扮演毛毛虫和蚂蚁,一起按照故事情节来进行表演。

5、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一只蚂蚁搬不动毛毛虫,许多只蚂蚁一起,就可以搬动毛毛虫,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并教导幼儿要团结。

6、播放音乐《蚂蚁搬家》,请小朋友们即兴表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就是故事稍微有点长,幼儿不易复述,如果将故事内容简化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并在游戏中轻松掌握识字内容。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接受好的建议,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血的故事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2、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你们猜猜看,如果把这些料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幼儿自由表达)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3、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4、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5、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猜想验证式”的设计。幼儿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但是知之不多。这一活动就是利用幼儿对溶解现象的一定经验,鼓励幼儿胆猜想,并让幼儿通过实验拓展他们的认识,验证他们的猜想。

血的故事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小青蛙听故事》懂得听故事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

2.理解新词汇: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跳、一声不吭。

3.在活动中愿意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准备活动:

1.课件。

2.《小星星》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你喜欢听故事吗?你喜欢听谁讲故事?最喜欢听什么故事呢?

2.幼儿欣赏课件,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提问:月亮在讲故事给谁听?小鱼是怎么听故事的?

(2)理解词汇:安安静静。集体体验安安静静的感觉。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鼓励幼儿跟述,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小青蛙先是怎么听故事的?

帮助幼儿理解词汇:又蹦又跳。请个别幼儿表演。

(2)月亮怎样了?为什么会生气呢?

(3)后来,小青蛙怎么听故事的?

帮助幼儿理解词汇:一声不吭。

4.鼓励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5.音乐活动《小星星》

小星星也来听故事了,要怎么听呢?

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反思:

1、导入显得散,致使学生入座位后长时间静不下来。

2、个别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仍然是静不下来

3、回答问题、简评中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活跃,仍然急于表达,欠缺倾听。

4、借用游戏进行训练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训练有一定效果。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学会聆听的习惯还待持续训练。

二、反思自我教学:

1、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的引入还待进一步思考,在能尽快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幼儿亦要尽快融入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幼儿的乐于模仿,在幼儿中找出典范,极力表扬也是对别的孩子的一种隐形提示,要充分利用榜样作用激发幼儿效仿有益习惯。

3、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长期监督学习,将习惯的培养放在活动中以及活动之外。

4、进一步研究幼儿心理,对幼儿的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个性特征做进一步学习,让自我教学能更利于幼儿的.成长。

5、学生的评价让我耳目一新,幼儿有自己独特的眼光,他们眼里也是能感受到旁人的优秀和自我的优势。

三。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将把播放光碟与讲故事的环节互换,让幼儿在观看了别的孩子的听故事的方法的情况下对比自我,然后借听老师讲故事,练习自己听故事的方法是否掌握,那么在评价的过程中对比评价自我与别人的不同更清晰。

血的故事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圆形连接的方法画毛毛虫,提高大胆绘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毛毛虫

2、教师范画,幼儿用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照片

教师:(好奇的口吻)哎呦,这是什么呀?奥!是毛毛虫呀。

小朋友,快给毛毛虫打个招呼吧!

二、展??

1、出示照片—幼虫

请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毛毛虫的头和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2)毛毛虫的头上有什么?

观看毛毛虫

(3)毛毛虫的身上长满了什么?

(4)毛毛虫是怎样走路的?

2、教师示范画法。

(1)先画圆圆的头,在头上画出眼睛、鼻子、嘴巴和触角。

(2)在头的后面,依次画出4、5个圆形。

(3)给毛毛虫涂上好看的颜色。

(4)画完后适当的添画太阳、小草等。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三、结束

教师讲评:重点从幼儿所画的毛毛虫的形状方面进行评价。

课后反思:

从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粘贴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也比较敏感,本着一切从兴趣出发的原则,我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对粘贴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他们的作品非常的美丽。本活动的重点是将圆片片一张一张连接起来粘贴成毛毛虫,并能以不同的颜色区分,我在示范过程中大概颜色这点强调得不太够吧,又或许我提供给孩子们的圆片片搭配不太妥当,以至于有一部分孩子的毛毛虫颜色只是一种,目标一没有全部达成。每次活动中我总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我示范后让幼儿自己操作时,总有几个幼儿在喊:“老师,我不会!”当我再次详细讲解并示范后,他们还是说“我不会!”那我就在想,幼儿如真的不会时敢对老师说,他们没有错。可是讲解得那么清楚还是不会,是真不会还是假不会呢?还是对活动不感兴趣呢?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一是我的'教学方式方法太过单调吧,没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后要在教学上多下点工夫,多动点脑筋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二是也有幼儿可能真的不会,那我可以改变一下示范的方法,比如我贴一点后,让其他小朋友个别上来当小老师进行示范粘帖,然后教师启发鼓励,孩子们肯定会兴趣浓厚。还有由于时间紧张,使得最后的活动评价未能完成的很好。

血的故事教案反思篇6

教育目标:

1、感受故事中夸张的情节所产生的美。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情节的猜测和想法。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老鼠是四害之一,了解什么是地下室。

2、物质准备:胆小先生、老鼠图片;动画课件;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老鼠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猜想:老鼠来了,怎么办?

二、中断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大胆表达。

问题一:胆小先生捉住老鼠后,老鼠会怎么说呢?

问题二:大老鼠生了很多小老鼠后会对胆小先生说什么?大老鼠为什么要和胆小先生换房子呢?

问题三:老鼠第三次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胆小先生会怎么做?帮胆小先生想想办法。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

四、完整欣赏动画故事,围绕胆小先生这一形象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故事一开始,刚开始胆小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胆小先生最后有什么变化?经过这件事,以后胆小先生碰到老鼠还会害怕吗?

2、情感教育:鼓励幼儿要做勇敢的人,遇到事情不害怕,不做胆小的人。

活动延伸:

语言角投放《胆小先生》图片,让幼儿自由翻阅讲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找秋天教案及反思6篇

星教案反思6篇

大班雪教案反思6篇

英语教案教学反思6篇

宝宝鞋教案反思6篇

健康活动教案及反思6篇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

线与角教案反思6篇

客至教案课后反思6篇

中班健康教案反思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502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