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五范文网 >学习心得

《苏东坡传》读后感7篇

读后感的写作帮助我们发现书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当我们看完一本书之后肯定有很多收获要和大家分享,记得写好读后感,下面是叁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苏东坡传》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东坡传》读后感7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

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题记

苏东坡先生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试验者......林语堂老先生在后序中,也不断对苏东坡形象进行简单而真实的诠释,勾勒出苏东坡的面貌。

还记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虽然在看《苏东坡传》前就听过王安石变法的故事,也知道王安石努力了很多,但还是逃不过最后失败的结局。对于王安石的为人,不甚了解。但通过阅读《苏东坡传》,我算是对王安石的为人有了一定的了解。

“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这三个不足是苏东坡对王安石评价的标识;苏洵大名鼎鼎的《辨奸论》便是用来暗讽王安石的。通过这两段评价,我们可以略略得知王安石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当然,这一点评价证明不了什么,可王安石在朝廷上权倾一时的一些作为,再次加深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他放任手下,私自将无能、阴险的下属吕惠卿,邓绾等提拔到重要的职位,利用各种借口将反对派中的中坚力量踢出权力中心,甚至反对派中还有几位曾经是他的至交好友,连他的好友都开始反对他,可见王安石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行径有多么受人诟病呢。

的确,当时王安石一人权倾天下,苏轼在预料之中也就被贬出了京城。正是这机缘巧合之间,苏轼感觉无力报国,四处游山玩水,用书中的话说“这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

此时,他达到了个人诗道上的巅峰,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怀着对胞弟的思念,他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年他与自然融为一体时,写出了《吏隐亭》这样的词句: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望云亭中,他写道: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一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这一篇篇苏轼的巅峰之作仿佛又带着我们重温着当年苏轼被贬官时的悲愤之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只有在此时的苏轼,才是真正的苏轼。

可无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而此时的苏轼,似乎早已料定生命当中会有太多的磨难,他也似乎准备好豁达地面对即将到来的任何一次政治风浪。你看,春风微冷,斜阳相迎;你听,雨住风停,是子瞻大人且行且吟啸: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2

他让语言和文笔中永远没有隔阂: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他让生命因为语言而夺目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他让宋氏笔调源远流长……——题记

一提到苏东坡,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可亲、可敬的小老头,仿佛他就是自己身边的长辈一样,《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的诗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达观,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楚,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还有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唱。

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画作,在当时也是无人能比。就这么一个天才级的人物却是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乐。轼以他坦荡的胸怀,尽情的享受人生,不惧权贵;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对天子说:“我岂犬马哉,从君求帷伞?”,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杀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万余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顺,反而让他的才气显露出来,上天将他的一扇窗紧闭,也必将把他的才气之门流传千古,他即使被贬官,但是他依旧会用他的精神感动世间万物,王安石的变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没有将整个宋朝有一个转变,纵使苏东坡奋力反抗,遭到迫害,历史也会还给他一个光明的春天。

周国平评价苏东坡说:“读所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文自然清新,奔放灵动,豪放不羁。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3

如今,当提到苏东坡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仅诗作得好,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但相比之下,苏轼更为著名。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当政期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为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所以读《苏东坡传》同时也是在了解关于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诗。提到苏东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和他有很大关系的人王安石。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当时很著名的诗人,而且还是苏东坡政治上的对头。在当时的腐朽政治之下,王安石为了实施自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而不择手段,将倡异议之人全予罢黜。然而广事宣传新政的结果却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农民的生活却苦不堪言,他们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杀不得不逃离乡里。然而苏东坡只能为他们呼天求救,但是却无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见,当时淳儒贤臣遭到迫害、小人当政的朝廷是多么可怕啊!

苏东坡之所以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上的卓绝之美。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也许,用“能使读者快乐”六字来评价苏东坡的作品最恰当不过了。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4

历史长河中的一股清风

——《苏东坡传》读后感

施宇阳

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乃苏东坡也。

——题记

苏东坡像清风般度过了一生。

根本是他本性的流露。

苏东坡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极具诗情。林语堂是这样评价苏东坡的: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我认为概括得是极好的。苏东坡的才气,特别丰厚,可以说是冲破任何界限而不知其所止。他为歌妓写诗,将佛理入诗,在中国绘画上创出了文人画的新门派,使中国艺术增加了独特的优点,在中国医术上他也是公认的权威,他极讲民主精神,与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来往,他在王安石新法的社会改革所留下的恶果遗患之中,只手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为百姓抗拒朝廷,必至成功而后已,苏东坡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可以说,苏东坡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纵然苏东坡才华熠熠,在仕途上他仍须由低级而上升,仕途坎坷。他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和谁说话,都是畅所欲言,所以说他天真,直言不讳,玩笑戏谑,不计后果。这也是苏东坡真性情的体现罢。都说四十不惑,但是才高如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也才是从四十岁开始的。这大概也是受他真性情,嫉恶如仇的影响了。

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涡中,但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虽饱受忧患拂逆,他的人格却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他将人生所有的悲愤或郁郁不得志,抑或喜悦幸福都化作诗歌来体现,他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想,读完《苏东坡传》,他白衣飘飘衣袂舞动、一身浩然正气轻摆衣袖提笔作诗的模样,关心百姓忧难、与朝廷奋力相争的模样定深深刻在了每一个读者脑海中。

苏东坡的才情与智慧,不但惊艳了同时代的人,而且跨越了岁月悠悠长河,千载漫长时光,与热爱诗词的我们相拥,温暖了我们。这样鲜活的生命,这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坎坷和他在命运流转之际的达观,这样一个伟大温暖的灵魂,是值得被千古后人所赞颂的。

林语堂大师在结尾时道: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沐浴这一缕清风,沉思。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5

平生阅读苏东坡的诗词居多,我们可以近距离看看这位天才的生活是怎样的。

苏东坡特别幽默,喜欢开别人的玩笑,弟弟子由刚开始官场不顺利,住的房子又矮又小,苏东坡就做了一句诗开弟弟的玩笑,说他:”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再比如和好友佛印僧人开玩笑,说在诗词里僧和鸟经常相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佛印也回了个玩笑:这就是我和你相对而坐的原因。

苏东坡特别热爱生活,有一双勤劳的双手,被贬黄州时自己山野里开荒种地,种瓜养鱼,研究厨艺与美食,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就是他创造出来的。

苏东坡非常平易近人,出名后不免总是有人求苏东坡的诗、字作品,苏东坡随时在酒桌等生活中给求墨宝的三流九教之人创作。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间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苏东坡特别享受生活,追求给自己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宁静。隔三差五和朋友交往,比把酒言欢,享受随时给朋友们作诗提字的精神乐趣。也享受独访寒寺,重阳节推去应酬而独泛孤舟于西湖的宁静。

苏东坡也好酒,而且还逢三五杯既倒,凭着乐于自己动手的习惯,进而自己研究酿酒,曾经有一次滤酒时自己边滤边喝,把自己给喝醉了。酒是中国历代文艺天才的最佳伴侣之一,比如诗仙李白,比如苏东坡,但苏东坡不一样的地方是不借醉酒作诗。

苏东坡一生坦诚,天不怕地不怕。流传其家里曾经闹过女鬼,有一天他的二儿媳妇晚上中了邪,年轻的媳妇已一个老妪的声音向周围的人说:“我名清,姓王,因为阴魂不散,在这一带做鬼多年。”苏东坡对儿媳妇说:“我不怕鬼。再说京都有好多驱鬼除妖的道士,你给我老老实实地走开,明天傍晚我想佛爷替你祷告。”儿媳妇乃合掌用老妪的声音道:“多谢大人!”儿媳妇于是霍然而愈。第二天苏东坡写好祈祷文焚香,供上酒肉把女鬼送走。

苏东坡也好大喜功,曾经为父亲的墓地请人一口气手值了3万棵松树,希望未来长成满山的青松,简直是超前几千年的人工造林。

苏东坡还喜欢搞建筑设计,当初苏东坡为了疏通西湖保证杭州人民的饮水,结合西湖的布局设计把西湖的污泥打捞起来建成苏堤,构造了“三潭印月”的美景,保留至今。

苏东坡也眷恋人生,期望能长生不死。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尝试过炼丹。受佛教养生影响,长期练习瑜伽。因为乌台诗案在监狱中备受折磨时,也曾准备过放弃人生。

总之,苏东坡爱诗歌爱玩乐爱交往等所有人间美好的生活,所以他不会皈依佛法苦修,同时他又爱智慧爱自然爱本真,所以他不会沉溺于酒肉虚荣。任何贬低与苦难在他面前都是一道生活的多彩添加剂,不管多么艰苦,他都在过着自由快活、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如此直到终老。

读完整本书,感觉自己的心胸也开阔了很多,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可以传染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6

曾经,在那个外强中干的大宋王朝中,有一群人倒施逆行,对上瞒天过海,对下大施淫威,他们就在官场,那片污浊之地浑水摸鱼。

可幸的是,在这其中,有一股清流,叫做苏轼。

他,拥有的,是清风般的心灵,竟纵身跃入官场。只是,哪里从不是和风细雨之处。

这里,没有知己,没有情怀。觥筹交错,谈笑风生,都是不得已的戏码。放下酒杯,你有你的信仰,我有我的阵营。

幸好,他足够淡然;幸好,他足够坚强。

一直不解,苏东坡本是性情中人,本是属于清风明月的,可为什么,他毅然走入了官场?

逐渐长大,逐渐明白,苏东坡入那暗无天日地方,多半是受家庭坏境和社会的熏陶以及宋朝的政策重文轻武。可最重要的,仍旧是苏东坡毕生的理想济世安民。

苏东坡一生为民,即使身在庙堂,即使仕途并不光明,也拼尽所有,守护一片净土,呵护一方百姓。

犹记得,苏东坡在只剩五百缗钱时,托挚友在宜兴买了套田庄,用光了他所有的积蓄,只是后来当他了解到老宅的历史和原主的现状时,动了侧影之心,便又将老妇人请了回去,而自己却并未要回房钱。

有人认为苏东坡愚不可及,既然已经退了房子,为什么不把钱要回来呢?更何况,这老妇人很可能和儿子一起演了出戏呢!

我不这么认为。苏东坡一心为民,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对百姓颐指气使,强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不得不说,苏东坡,爱民如子。

当苏东坡时任杭州太守时,一度被当时垂帘政听的太皇太后赏识。碰巧杭州多处房屋需要改善,如若换做其他官员,定会以此为借口,趁机请求朝廷拨些赈灾物资下来以便自己中饱私囊。可苏东坡却与他们不同。

他要了四万贯钱,却不贪污一分,全数用在了百姓和军人身上,种种光荣事迹,不胜枚举。

只可惜,后来的苏东坡在朝廷中身居高位,惹人眼红。于是,他的政敌种种小人上疏弹劾,大有将苏东坡谈下台的气势,

所幸,那段时间,有一个太皇太后压阵。

元佑八年,太后逝世。

自此,苏轼一贬再贬,从河北军区贬往惠州贬所,贬往海南儋州……终于,还是辞了。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逝世。

屈原云:众人皆醉我独醒。独句,亦可评价苏轼一生。

苏东坡说,人生如逆旅,我亦如行人。尘世间,每个人都是异乡过客,在世事阡陌间辗转流离。而他,在尘埃里,默然开花。

流年,长短皆逝;浮生,往来皆客。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7

接连三天,阅读《苏东坡传》。印象中,这是一本失而复得的书。还是刚毕业时,爱书的当时还读中学的兄弟买了这本书,送给了我。而当时,恰好有同学到家玩。于是,在同样爱书的我这里借书阅读,似乎也成了她进步的表现。

于是,每想起那同学,《苏东坡传》也就条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几次与她聚首,没有说起那本书。但苏东坡情节,还是时时影响着我。

?苏东坡传》,能够了解宋朝那个朝代历史的书,能够找到那个朝代许多智者,知道他们许多事情的书,一位大家写的不朽的书。

苏东坡还有一段流放岁月,最远到过当今海南。当时的海南可不是经济特区,而是一个鸟不生蛋的荒岛,极为落后。可他丝毫没有怨言,俨然是个“乐天派”。虽然苦,却也落得个清闲,“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文学家们这样评价苏东坡:

“善谈吐,游踪甚广。天生聪慧,对佛理一触即通。”——林语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国维

“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王国宪

“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燮星期

从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真实的苏东坡——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明百姓的好朋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林语堂传》读后感6篇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参考8篇

传皮球教案7篇

传皮球教案精选7篇

读名人传有感作文7篇

读名人传的心得体会7篇

传家训扬家风演讲稿7篇

传家训树家风演讲稿参考7篇

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演讲稿7篇

袁隆平传演讲稿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383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