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工作总结是要找出这一年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自己的不足,工作总结应该具备实效性,即能够真正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叁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县扶贫工作总结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县扶贫工作总结篇1
20__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四、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县扶贫工作总结篇2
学校党支部、校长室按照调xx县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响应
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学校上半年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荆xx校长任组长,王xx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工会、各班主任、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制定帮困措施,扎实推进帮困工作
我校根据调xx县教育局扶贫帮困工作安排,认真学习了文件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困措施》和《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困计划》。根据措施和计划做好宣传和布置工作,在教师例会、班主任工作会等各种会议上做好动员,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共同搞好扶贫帮困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三、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本部千xx等9名同学为20xx年度扶贫帮困结对对象,由校长、副校长、各处室负责人等一一结对。平时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出色的成绩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
四、延伸帮困意义,形成帮困“人文化”
组织了多次扶贫帮困活动后,学校发现全体师生的热情很高,出手大方,这为我校的“人文帮困文化”——学校另一种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我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学生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对贫困学生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灵驿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这些学生作心灵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县扶贫工作总结篇3
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和县委办、县政府办xx文件要求,县科技局20xx年被派驻xx村进行驻村帮扶工作,现将20xx年开展驻村定点扶贫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xx村位于xx县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距xx乡政府约4公里,长渝高速公路、209和319国道从村内通过,对外交通甚为便利。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 168户, 715人,劳动力330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89人。土地总面积xx亩,其中耕地550亩(水田483亩,旱地73亩,人均耕地1.46亩),林地xx亩,草地xx亩,农村建设用地xx亩,交通用地64.2亩,未利用地xx亩。20xx年,全村总收入42万元,人均纯收入620元。通过识别,20xx年全村共有贫困户27户、181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8户39人。在贫困农户中,残疾人4人,孤寡老人5人,危房户3户,缺乏劳动能力农户62户,因长期患病致贫农户2户,长期缺粮农户4户16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局成立新一轮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石国兴任组长,副局长xx为副组长,相关股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副局长xx负责局驻xx乡xx村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派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xx和工作队长xx常驻村开展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局长亲自牵头,率领干部100余人次深入扶贫联系村同老百姓一道进入田间地头同吃同劳动。
2.狠抓群众思想转变
3.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县扶贫工作总结篇4
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悉心指导下,按照“坚持一个中心,围绕二个重点,做到五个结合”的总体要求,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改善贫困地区面貌为目标,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办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648.3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01个,修建26条59.1公里的水泥公路,解决了21453人的饮水问题,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脱贫至富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8个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从952.25元提升到1738.75,比上年增长82%。而且我县扶贫工作连续三年获全市扶贫系统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注重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订扶贫开发规划。制订扶贫开发规划是做好整村推进的基础,做好规划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十一五”期间,我县有8个扶贫重点村,辖有69个自然村,共有2346户、9584人,其中贫困人口4557人,有23个自然村未通公路,有44个自然村未通有线个自然村未通电线人存在饮水困难。绝大多数自然村分布在崇山峻岭中,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为扎实开展好8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我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资溪县“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对8个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县总共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64万元。
2、注重结合新村建设,扎实推进整村扶贫工作。20xx年以来,我县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五新一好”的目标,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扎实推进整村扶贫开发工作。一是突出生态特色。建设中紧密结合资溪山区地形和良好生态环境,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着力打造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富有乡村气息的生态型新农村。二是坚持因村制宜。在开展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针对区域差别、生态类型和农民生产习惯等不同,区分为生态服务型、生态旅游型,生态庄园型、生态产业型和生态社区型等5种类型新农村,实行分类指导、科学实施。三是构建长效机制。专门对理事会成员进行政策、法律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运作机制,如指导示范点理事会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通报制度、村民建议办理反馈制度、村民自我管理和服务机制等,并以“卫生放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评比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理事会定期巡查、户主民主评议等办法来组织实施,使生态型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到目前为止,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共投入资金514万元,硬化进村路及村内主干道8700米,硬化入户路7300余米,新引山泉水10座,受益农户1011户,落实沼气项目67个。20xx年以来8个重点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的试点村已成为全县先进示范点,如三江村的熊家村小组被评为风光自然村、卫生村,初居村的安德村小组被评为环境整治先进自然村、生态村。
3、注重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20xx年以来,我县积极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五大产业”目标任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增值主导产业。通过对各重点村进行了深入调查摸底,根据各地资源情况、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县场需求,确定一批无公害农产品项目作为重点村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并逐村安排落实好生产、扶贫项目资金。如多种渠道筹集10万元扶持里木村建立烤烟基地200亩,每亩年纯收入达1600多元,村民因此人均增收400余元,烤烟已成为里木村、翁源村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三江村和下长兴村以生猪、吊瓜为主导产业;初居村以巴西蘑菇为主导产业。二是切实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结合林改,加大毛竹产业扶持力度,使自生自灭的山林,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如港东村、榨村有万余亩毛竹资源,因交通问题不便,有80%的毛竹资源没有得到开发,通过扶贫修路项目实施后,丰富的毛竹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村民因此人无增收300余元。
县扶贫工作总结篇5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度“双联”和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阆委办发〔20xx〕12号)和《中共阆中市委办公室、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双联”、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和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阆委办发〔20xx〕25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负责思依镇大益湾村和河楼乡牛鼻梁村的驻村帮扶工作。现对我局20xx年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
全市“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部署之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局长莫邦国任组长,副局长徐大钊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和局属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大益湾驻村帮扶工作组和牛鼻梁驻村帮扶工作组,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并向2个村派出了“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开展工作。
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查摸排,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上在过去的扶贫开发调查的过程中,已经作了大量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局先后三次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对贫困户家里进行了调查核实,最终识别出全村符合精准扶贫条件的人数,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名单进行了公示。
(二)摸清现状,制定扶贫规划
莫局长和徐局长多次深入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了解实际情况,与乡党委政府交换意见,共同规划精准扶贫项目,与村党员干部、群众座谈,把实施林业项目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统一。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制定了《阆中市林业局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大益湾村工作计划》和《河楼乡牛鼻梁村20xx—20xx年帮扶规划》。
针对过去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实际,指导帮助大益湾村、牛鼻梁党支部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争取上级项目,筹集资金2.7万元,维修了村支部活动室、村委办公室、会议室、整理了村农家书屋。村上原来安装远程教育系统年久失修,已多年不能使用,又投入0.7万元进行了改造,让全村党员可以到支部开会、看书学习、上网看新闻,了解各类信息,一些老党员说现在党员活动有阵地,支部成了真正的党员之家。
(四)印发便民服务卡,为百姓解忧分难
针对以往村干部,上门走访时间少,老百姓找干部要跑路的现状,安排每位村干部每月至少5天,走访农户。针对在村老百姓年龄大,记忆力弱,我们印发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将村社干部的联系电话印在上面,老百姓有事不再跑路,一个电话轻松搞定,村社干部上门服务。从印发便民服务卡以来,村干部为老百姓代办事项十余件。
三、利用林业发展资金,实施富村项目
(一)大益湾村扶贫项目开展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林业项目资金30万元帮扶大益湾村实施扶贫项目。新建垃圾池16口,整治6社山坪塘一处,修通6&md随笔日记ash;11、12社断头路土路基础2公里,改造增设302线1、2社聚居点低压变压器一台。二是发展养殖业。根据当地人少地多,撂荒地多,林地草资源非常丰富的实际,成立了牛羊养殖互助社,实行技术、劳力、场地、资金(扶贫款)入股分红,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整村推进。已发展养牛重点户1户,第一批可出栏100头;养羊大户1户,已落实120只,一般养羊户50余户,每户养羊2—3只。已经联系好华珍食品公司,保证牛、养收购。三是发展核桃产业。争取四川省农发项目资金,利用本地撂荒地发展核桃100亩,已联系好引进核桃良种蜀苑三号、四号,种苗款全部由项目支付。预计5年后进入丰产季,每亩产商品干核桃400斤,亩收入可望达到4000元。
(二)牛鼻梁村扶贫项目开展情况
一是发展蔬菜种植业。我们支持引进四川金穗农产品有限公司,在本村建立蔬菜基地,公司已提供种子、肥料、技术,已集中种植良种花菜50亩,分散栽植100亩。白菜50亩,并签定保护价收购协议。争取20xx年种300亩,20xx年种500亩。二是实施森林抚育间伐项目。我们还实施20xx年森林抚育补贴项目500亩,补贴资金5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让不长草的过密的林地内,长草作为山羊饲料。同时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基础。预计20xx年实施500亩,20xx年种500亩。三是强基础,发展生态旅游。积极争取将我村列入四川省88个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也是我市唯一纳入该项目的行政村。我村以升钟湖为平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我们深知,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20xx年,我村利用移民后扶项目,投资295万元,建设沿湖旅游公路2km、村主干道3.83km。筹资40万元,修建社道1.58km。修建垃圾集中收集池16口,建设入村牌坊2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我局将结合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实际情况和中、省、市有关政策,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20xx年度精准扶贫计划,为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的整体发展和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出实实在在,操作性强,能够实现的好“方子”。
(二)创造工作条件,抓紧实施帮扶工作
结合我局分户帮扶方案,创造条件,落实驻村联户帮扶机制,让帮扶干部深入帮扶户一对一制定帮扶计划,真帮实干,尽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三)发挥山林资源优势,抓好扶贫政策机遇
通过筛选、包装、策划,积极申报扶贫项目,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民生工程。积极挖掘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潜能,全力打造我局扶贫的新亮点,力争将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考核
进一步落实完善“精准扶贫”责任制,驻村帮扶工作制,完善档案管理,加强协调管理,加强督促考核,形成全局上下人人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扶贫宣传总结5篇